·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资讯快递 > 关注民生 > 深圳"孔雀计划"被指违反人才竞争规律首页

深圳"孔雀计划"被指违反人才竞争规律

深圳160信息网资讯  www.sz160.com  2013年1月29日  来源/作者 

  政府应该赛马,而不应相马,应该打造环境,而不应赤膊上阵,应该用市场化手段,而不应用计划经济模式。

  谁是人才应由市场说了算,由政府或专家评审就能看出谁是人才的做法是违背常识的,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

  ——— 省人大代表、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

  “谁是人才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政府说了算。”在省“两会”上,来自深圳的省人大代表、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炮轰深圳“孔雀计划”等引才计划违反人才竞争规律,有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应该赛马而不应相马,不应赤膊上阵。”

  作为来自企业的省人大代表,高云峰向大会提交建议,对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提出看法,他认为政府建设创新环境和体制无疑是好的,但是一些做法却值得商榷。“对具体某项技术、某个项目甚至个人,政府介入太深,过度关注,过度扶持,甚至过度宣传,导致资源过度分配集中到某一具体项目,挤出了其它更多的项目。”高云峰认为,这样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伤害了其他更多的科技人员,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效率。

  “政府应该赛马,而不应相马,应该打造环境,而不应赤膊上阵,应该用市场化手段,而不应用计划经济模式。”高云峰表示,政府扶持几个著名项目,可能成功也可能有风险,这很正常,领导毕竟不是这个行业的,也不一定个个看得准,没必要把科技风险与政治风险捆绑在一起,对社会也有失公允。

  高云峰曾在深圳市“两会”上调侃不应给马化腾发放房补,那样是浪费。他在建议中也特别以人才政策为例,表示“千人计划”、深圳市“孔雀计划”等引智政策,虽然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但这种政府认定人才的方式是违反人才竞争规律的,“谁是人才应由市场说了算,由政府或专家评审就能看出谁是人才的做法是违背常识的,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

  “千人计划”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主要是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孔雀计划”是深圳于2010年10月推出的引进高技术人才的项目,纳入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等。

  “难道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吗?”高云峰表示,深圳、广州已经是国际性大都会,有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及团队,政府不应对这些正在为广东创新做贡献的人才于不顾,却重奖引进外来人才。他建议政府把资源和精力用在环境打造上面,比如降低产业空间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创业门槛,降低产业税赋,解决人才安居房,建立开放、包容、相对公平、机会均等的人文环境等方面。

  引进者说

  刘若鹏:引进的人才需在市场“拷打”

  作为“孔雀计划”首批认定人才,同为省人大代表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认为,“孔雀计划”确实引进了很多团队回来,但这些团队到底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出成果,如何让这个政策产生预想的效果,还有什么困难和瓶颈,还有太多问题要研究,已经不简单的是哪个地方政府的事了,可能是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问题。“让引进的团队真正做出成绩,还需要在市场中去‘ 拷打’。”他认为,“孔雀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在这个政策还离成熟非常远。

  刘若鹏表示,在人才引进政策中,面临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他本人不是为了这个计划才回国的,回来以后才知道有这样的计划,“人才和团队也是‘良禽择木而栖’。”但有的团队如果没有这样的计划,可能还真的不愿回国。

  刘若鹏表示,政府在科技创新上还是要花非常大的力气,这种力气不是单单指投入多少钱,直接把钱给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行业创新、行业协会培育、国际化投融资等等。“但至少现在迈出了第一步,把团队先引进过来了,有了必要条件,是否攒足了能成为充分条件的所有必要条件?现在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标签:孔雀计划 人才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返回160首页

本地搜索

搜索:
右侧展示广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修复IE--深圳160黄页信息--深圳企业信用查询--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友情链接
深圳160信息网 版权所有©2000-2009 sz160.com 粤B2-20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