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资讯快递 > 关注民生 > 华强北跑单多是熟人 已有75人受骗首页

华强北跑单多是熟人 已有75人受骗

深圳160信息网资讯  www.sz160.com  2012年11月1日  来源/作者 互联网

  福田区华强北商业区内,汇集赛格电子、华强电子、赛博、龙胜和通天地等十余家大型电子市场,经营商户数万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市场规模庞大,品类齐全。然而,近年来这里却成了“跑单”诈骗的“重灾区”,携货或携款潜逃的“跑单”之风愈演愈烈。

  华强北“跑单”案近年增多

  福田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仅10个月内该院办理的华强北“跑单”诈骗案有14宗,今年已有75人受骗,金额高达400多万元。此类案件的频发严重阻碍了我市打造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有序进行和正常的市场秩序,亟需予以重视。

  所谓“跑单”,就是犯罪分子在交易过程中携货或携款潜逃,使被害人蒙受损失的合同诈骗行为。记者昨日从福田检察院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院就受理了华强北商区“跑单”诈骗案高达14宗,已经是前3年的总和,总涉案金额达400多万元,单宗最高涉案金额达174万元。目前,华强北商区的“跑单”诈骗案已经占了该院受理的合同诈骗案数的50%,仅仅是今年已经有75个被害人在“跑单”诈骗中蒙受了巨额损失。

  冒用他人名义骗货最多

  “跑单”中,最典型的就是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进行合同诈骗。

  例如,刘某某从华强北一个数码城的柜台辞职后,萌生了诈骗他人货物的想法,于是,他冒充其之前上班的柜台的名义,虚构该柜台老板让其拿货的事实,以先拿货后付款的方式,分别骗取了另一数码城数名被害人的手机,一共30多部。然后潜逃。刘某某被抓后,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有时,犯罪分子的犯案手法会比较隐蔽。例如,李某武两兄弟在华强北一手机批发市场承租了一个柜台,然后以一未经工商注册的公司的名义和假名“刘文昌”经营电子元件。随后,两兄弟与被害人丁某做了几单小额生意,每次都是现款现货,但金额不大,都是几千元,取得了丁某的信任。一天,李某武兄弟一次性收取了丁某支付的购买电子元件的定金和货款共计11万元,两人立即人间蒸发,使丁某无法找到两人。李某武被抓获归案后,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案件多在熟人之间发生

  据福田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分析,“跑单”案件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曾经在华强北电子市场经营过一段时间的商铺或公司,在案发之前与受骗经营者往往有多次的交易往来。这些犯罪嫌疑人有的以做生意为幌子,通过前期拿货及时付款,制造守信假象,在博取商家信任后卷款潜逃,有的是因自身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于是决定通过卷货“跑单”弥补亏损。

  这种案件的一大特点是,受骗经营者往往人数众多。在福田检察院受理的案例中,受骗者3人以上的案件占到七成。而实际上的受骗经营者数量远多于此,很多经营者向公安、检察机关反映也曾受骗,只是由于长期按照“先拿货后付款”的交易习惯,无法提供相应书面证明,给司法机关认定造成了较大困难。

  传统交易习惯存在漏洞

  为什么华强北会发生如此多的“跑单”诈骗行为呢?办案检察官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交易习惯存在着漏洞。由于竞争激烈,不少经营者为了招揽客户,增加销售额,倾向于简化交易手续,对零售交易甚至不少批发交易都是采取“先拿货后付款”的交易习惯。这虽然节约了交易成本,但基于诚信的约定俗成交易规则,属于口头合同,在法律上存在很多的风险,并且取货与付款的时间差相隔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经营者风险意识薄弱和经营者入场门槛低、后续监管不到位都是“跑单”案多发的原因。不少被骗者仅凭口头承诺就发货,给追讨货款和办案取证都造成了困难。有些犯罪嫌疑人在经营时长期使用假名,监管部门未能细致核查,为日后“跑单”埋下了隐患。

相关标签:华强北 跑单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返回160首页

本地搜索

搜索:
右侧展示广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修复IE--深圳160黄页信息--深圳企业信用查询--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友情链接
深圳160信息网 版权所有©2000-2009 sz160.com 粤B2-20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