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深圳教育 > 教育信息 > 解读大学生就业最大难点首页

解读大学生就业最大难点

深圳160信息网资讯  www.sz160.com  2010年3月5日  来源/作者 深圳教育网

  【关键词】素质

  高校要推进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重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这一点是代表和委员们的共识。但是,具体到高校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代表和委员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委员建议,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对于当前很多以应用性为主的热门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李和平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教育体制中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初高中毕业生以合理的比例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才供应结构。

  龚克强调,就业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推进改革,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包括品德、学识、能力、体魄、作风等综合素质。基础宽厚,能适应不同工作要求;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思考;为人诚实并且善于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表达沟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能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具备这些素质,就业能力就强。”

  【关键词】机制

  完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到村任职、西部计划……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政策,各省区市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这些政策本身是科学的,但需进一步完善,使已经实行且行之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长效化。

  李和平认为,解决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需要完善的政策还有很多,如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位就业,应提高其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额度,对愿意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偿等。朱永新也强调,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真正下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有偏差,也存在着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朱永新还建议,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相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税务、工商等一系列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的“风向标”。


上一页12下一页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返回160首页

本地搜索

搜索:
右侧展示广告
广告服务--修复IE--深圳160黄页信息--深圳企业信用查询--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友情链接
深圳160信息网 版权所有©2000-2009 sz160.com 粤B2-20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