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焦点 | 分类信息 | 深圳装修 | 深圳厂房 | 供求信息 | 公交地图 | 旅游汽车 | 人才招聘 | 软件游戏 | 论坛交友 | 贺卡 | 军事体育 | 音乐文学 | 明星写真

深圳160 >> 深圳社保 >> 深圳医改 不均衡是大问题

设深圳160为首页 | 把深圳160加入收藏夹 | 联系深圳160

深圳医改 不均衡是大问题


   

  非户籍也可享受深圳医保,明年实现常住居民全覆盖,三年投入196亿元,医保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正式公布的深圳医改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大动作,给普通市民带来了诸多实惠。深圳“新医改”开启“破题”之路,然而所谓的“破”并不是简单地向“看病难”、“看病贵”动刀。如何看待历史的沉疴,如何评估体制的弊病,本报记者昨日对话长期关注医改的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

  “就像中国经济的最基本问题是结构问题,深圳医改要解决的也是结构问题,不仅有特区内外的地区不均衡,还有公立民营的属性不均衡,更有基本医疗和高端服务的需求不平衡。”谈到深圳新医改,郭万达直言“不均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如何看医改:

  渐进式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保底式制度不可能无限满足

  本报评论员钱飞鸣:对于医改,学界有着“永远没有完美方案”的评价,事实上全世界也没有哪一种方案获得过一致认可。就中国的医改来说,过去30年间也有过多次大动作,市场化提升了效率却有失公平,公益化强调了公平却不利于效率。作为普通百姓,评价医改肯定会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但这只是一个微观视角,站在宏观的角度,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医改?

  郭万达:视角不同,差别自然很大。对于医改,我想应当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医改是渐进式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更何况是复杂的中国医改。过去,我们饱尝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苦”,公立医院自行创收、医院药品加价等等措施助推了“以药养医”怪圈的形成,结果是“看病难”未能有效缓解,“看病贵”接踵而至。

  其次,医保是保底式制度,不可能同步增长、无限满足。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都希望医改最后能出现“平民的价格,VIP的服务”,但这可能吗?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说,医改保的是基本、基础和基层,医改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最低点的高度。

  本报评论员钱飞鸣:回到深圳,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身边的医疗服务?深圳医疗行业的不足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万达:我们首先要摒弃“两个否定”。第一个是不能否定过去的成绩,不能因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就说过去是一塌糊涂;第二个是不能否定竞争性、开放性原则,回归政府主导不并意味着原有的改革不可取。

  对于深圳的医疗,可以作出以下的基本判断:服务上规模,运行有效率。建设时间太短是深圳的先天缺陷,但我们在30年间还是建起了100多所医院、600多家社康中心、1400多家诊所,去年更是完成了7250万人次的门诊“天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城市化产生的人口流动潮,将医保原本的“城乡割裂”问题带到了城市,然而深圳900多万参保人数却意味着“医保全覆盖”基本成形,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绩。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标签:深圳医改问题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百度 Google 搜狗 音乐 图片 说吧 新闻
广告服务---修复IE---深圳160黄页信息---深圳企业信用查询---联系我们---法律顾问
深圳汇深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09 SZ160.COM 粤B2-20040803